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刚参加完第十二届海外华人企业家台北峰会,来自台湾、大陆、新加坡等地的华人企业家与政治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华人经济圈前进的力量。每次有所获,每次也有所启发,大致总结会议所获,对于两岸竞争力营造有些许观察。

1治理观:台湾的利益对立与利益沟通模式,导致决策效率的迟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不同意见的表达空间;而大陆的行动取向与绩效取向,促进建设发展的成效性很强,但是很多时候导致了权力垄断下的腐败与对于不同意见的话语权限制。两岸的治理文化的差异,不是简单的高低之分,但是有文化意义上的互相竞争借鉴之效。

2网络化:两岸比较,大陆在互联网产业化方面有所领先,台湾在硬件制造、物联网、文创方面依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如果台湾在整合市场资源方面进一步利用了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化、服务性与服务业发展趋向,重视建立对于大陆新一代消费人口的交互沟通机制,也重视在新一代大陆产业提升中的产业资源整合时机,则可以在进一步的互联网产业3.0时代获得机会。

3服务化: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台湾赶上了大陆服务革命的时机,正式让台湾现有服务业资源规模化的好时机,在服贸协定基础上,台湾与大陆的供需对接可以产生惊人的产业效果,否则在未来的五年中日韩美欧的市场填补效应,让台湾的服务业机会降到很小。

4人才港:台湾的学校教育基础与职业素养培养,虽与新产业需要有距离,但是比较大陆更接地气,因此陆台两地在人才交流方面有相当空间,大陆人才的宏观视野与台湾人才的专业思路结合,将是很棒的黄金组合。

5动态观:过去台湾看到大陆有环保问题、视频安全问题、恶性案件,往往简单地归因于社会体制,当台湾也有同样问题的时候民众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同理,大陆民众也有一种凡问题都归因体制的思路,事实上当体验不同体制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看出不同体制还是有各自的问题,恐怕体制给予人的变通空间与作为机会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6制约观:大陆重视办成事,因此对于强政府有抱怨但也有期待;台湾注重礼仪平衡,因此政府想强也不是简单能强的。王金平强调要沟通,马英九强调要耐心都是这个意思。而大陆强调的法治观念也隐含有很强的制约新理念。

今日感慨:两岸竞争力的6个逻辑

 
话题:



0

推荐

袁岳

袁岳

180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1992年创办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任董事长兼总裁。社会活动家,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中心、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日中经济新闻》等机构提供讲题。同时担任《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商务周刊》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和主持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客座讲授,学院发展战略顾问;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MBA兼职导师。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

文章